纳木错速写

文 / 陈瑶本

12/30/2019 10:32:38 PM

7月19日6时,拉萨还在夜里(拉萨位于东经90度,日出时间比北京晚两个小时),我们已经摸黑乘车向纳木错出发了。气温只有15摄氏度,怕冷的人们在路边的小店里租了棉衣。大家在车上吃了点旅馆提供的馒头、咸菜作为早餐。汽车一路狂奔,翻过海拔5192米的那根山口,10点8分来到纳木错停车场。
“纳木错,又名腾格里海,藏语意为天湖,居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内陆湖。”导游余晶是重庆女孩,每年3月到10月来西藏做导游。她看了看手表,用甜美的嗓音继续说:“现在是10点10分。这里高出拉萨一千多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地的一半,不宜久留。下车自由活动1小时,11点10分准时集合,到当雄吃午饭。”
下车后,大家都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腿软,行走无力,但还是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远处是海拔7162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白皑皑的峰顶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近处是烟波浩渺的圣湖纳木错,湛蓝的湖水直达地平线,在那里与蓝天相接。阳光出奇地明亮,空气稀薄而纯净,蓝天澄清而深邃。从来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和这么白的云。我望着在天空飘动的白云和湖水中云朵的倒影,忽发奇想:定然是有一双无形的圣手,拿着洁白的云朵、蘸着圣湖里的水,不停地擦拭着蓝天。要不,西藏的天空怎么会蓝得这样深沉,纳木错净得一尘不染。
阳光直泻下来,照得雪峰熠熠生辉,照得湖水金星万点,照得游人暖洋洋的。早晨在拉萨花50元租来棉衣御寒的游客,纷纷把棉衣脱下来抱在怀中。湖边的游客和朝圣的藏民摩肩接踵。有身着藏袍腰间束横花纹布手摇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的藏族老太太;有一路叩着等身长头来圣湖祈福的藏族汉子,右臂无袖的长袍因一路跪拜已经肮脏不堪;有手拿转经筒和经幡的小商贩在路边叫买,他们好心地帮游客把买到的经幡用细绳拉到小山上,为游客祈福;有一手提编织袋一手戴白线手套(已经变黑)捡拾牛马粪的藏族妇女,她们把捡回的牛马粪晒干当燃料。更多的是南腔北调地说着不同方言瞪大眼睛四处浏览风景的各地游客。
藏民朋友见面时,俯首合掌,道一声“扎西得勒”(藏语,平安吉祥的意思)互相祝福。
湖水边有男女藏民牵着牦牛租给游客骑乘。姑娘们穿着租来的藏族服饰,打扮得奇离古怪,笑着、闹着骑到装扮一新的牦牛背上,摆出各种浪漫的姿态,在照相机的咔嚓声中,把美丽的瞬间化作永恒。
纳木错,原始而粗犷,瑰丽而神奇,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令游人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11点10分到了,大家回到车上。一位济南来的刘女士和她的女儿小袁没有回来。导游打电话,没人接。11点19分,两人终于回来了。司机发动起车来,准备出发,这时传来消息:因为有位中央首长到此考察,3分钟前封路了,连去湖边和去卫生间的路也不通了。这时我想起了早晨进入景区后,83千米荒凉的公路两侧等距离地分布着的便衣武警,那一副副健壮的身板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无可奈何,大家只好耐心地在车上等待。
人们说:西藏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一点不错;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中午的阳光照在身上热辣辣地炙得难受。早晨嫌冷的人们现在纷纷躲到汽车里“避暑”,汽车里没有空调,30摄氏度的闷热并不凉快。 早饭没吃好,眼看12点多了,赶到当雄用午餐的计划已成泡影。导游余晶建议到景点餐馆进餐,过去一问才知道:平时5元一碗的面条现在已经涨到20元了,而且已经断货,午饭又没吃成。更为严重的是:大家在高海拔地区待得时间久了,由于缺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有的心慌气短,有的头痛头晕,有的鼻孔出血,有的呼吸困难。一位吴姓女士嘴唇发紫,已经昏迷,正在吸氧。还有一位张先生恶心呕吐,被扶到汽车阴影里躺在地上休息。时间仿佛停滞了。高温、缺氧、饥饿和无奈啃啮着游客们的肉体和心灵,旅游的快意早已烟消云散。日照来的一位姓何的女孩是位中学生,趁暑假由母亲陪伴出来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她皱着眉头说:“早知道这样我才不来呢!真是花钱买罪受!”
下午1点31分,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公路解禁了!汽车的发动机轰隆隆地响了起来,人们无比激动。可是先别高兴得太早:停车场几百辆车一齐涌向不足6米宽的公路,怎能不发生拥堵?汽车每前进几米都要停下来等几分钟,大约经过半小时蠕动,汽车才慢慢地开出停车场,上了公路。路上又遇到几次堵车,走走停停,到达当雄已是下午3点半了。
迟到9分钟,看来是小事一桩,却造成在高海拔的湖区滞留两个多小时的严重后果,使大家苦不堪言。旅游团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全团30人都很善良,也很宽容,连一些在湖边吃过苦头的游客也毫无怨言。我问那位迟到的姑娘小袁:“为什么迟到了?”她嗫嚅了半天,低声说:“去厕所,迷路了。”“怎么不早去呢?”小袁眼圈红了,说了声“对不起!”泪珠潸然流下。
之后,我深悔自己没有涵养,对别人的一点小错不能宽容。可是后来发现小袁并未怪罪我这个爱管闲事老头子,见了我反而比从前更热情了:下车时帮我拿行李,吃饭时帮我打开水,“爷爷、爷爷”地叫着;而且以后的行程中每次集合都是提前到达,再也没有迟到。看来是我多心了,她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姑娘。
写于2012年7月下旬

返回 今日目录
返回 陈瑶本更多作品
返回 世说文丛总索引